|
|
|
更多链接...
|
|
|
招商项目 |
|
|
蓝色印花布项目招商(new)
日期:2008/12/18 点击:8500
|
蓝色印花布是邵阳县五丰铺镇的特产,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邵阳县政府诚邀有识客商投资开发!如有兴趣者,可与上海专家顾问组联系,E-mail:syrweb2@shaoyangren.com oydl@orientsec.com.cn
记忆中那片蓝色的美丽 |
|
吕伯平(邵阳市旅游局党组书记)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人到中年了,生活中许多的人和事都会在记忆中慢慢消逝,留下来的,那便是最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是深刻在心灵上的。我想,这些深刻在心灵上的东西,才最是珍贵,它构成了我们的乡情乡意,它会像血液一样滋润着我们的身心、灵魂。 我是在邵阳县高霞山脚下的五峰铺镇出生长大的,逝水流年十七载。留在记忆中的,有父亲不停的咳嗽声和他的小铜酒壶,有母亲剥了皮放在父亲床头的半个橘子;有区政府门前的青石砌的四方古井;还有,就是那蓝色的印花布了。那确是记忆中抹不去的一片蓝色的美丽。她飘动在太阳下的和风里,翩然在女人窈窕的身子上,跳动在孩子柔暖的肚兜里,沉静在母亲昏暗的雕花木板床上。很多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自已埋在这些蓝色的美丽中做着蓝色的梦。 忘不了父辈们常给我们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姓梅的小伙子过年时到未过门的媳妇家,因路滑而摔了一跤,干净的衣服沾上泥水,斑斑点点的,很不雅观。他只好返回来,要把衣服洗干净。无奈怎么洗,那斑斑点点的黄色总也洗不掉。他就干脆把衣服上没有沾上斑点的地方,也用泥水沾得斑斑点点,晒干后就成了一件白底黄花的花衣服,那些花儿,像梅像雀像凤像龙,着意去画是画不出来的。媳妇家看到后很是喜欢。后来他就和朋友专门从事把素布染成黄色的生活。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板蓝根草可以把布染成蓝色,于是就用板蓝根草代替原来的黄颜色染料,这样就染成了蓝色的印花布。 这大概就是蓝色印花布起源的传说了。这种传说没有记载,但我想也是可信的,世界很多的文明也都是在这不经意间的一些事件中发明出来。比如鲁班发明锯子,比如牛琚发明万有引力。有史料记载的是,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古今图书集成》这样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蓝印花布工艺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从板蓝根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作为防染剂。把事先设计好的图案镂空在桐油漆过的纸版上,再把纸版铺在白布上,然后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使之漏印在布面上,干了之后就放入染缸。每口染缸有一人多高,里面盛着印染蓝印花布的染料。刷上灰浆的布匹投入染缸后,因有微生物在染缸中运动,给没有沾上灰浆的地方染上蓝色,沾上灰浆的地方则保留了原先的白净。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透风30分钟,这样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就能使其达到所要求的颜色。再拿出晾干,然后刮去防染浆粉,那蓝白花纹就显出来了。 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式样。蓝地白花只要印一遍,白地蓝花则要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 工艺就是如此简单,但印出的花则可繁可简。 这简单的工艺,经过历史老人的淘洗和沉淀,已升华成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哲学。在这种工艺中诞生的蓝印花布,既有着青铜饰纹的高古,又有着宋瓷阗玉的典雅,既有着秦汉砖瓦的厚重,又有着苏刺湘绣的灵气,既有着镂金刻玉的细腻丰厚,又有着剪纸窗花的简洁明快。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素雅的棉布上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这种美,是一种人和自然融合为一的美。在这蓝色的美丽中,我们能感觉到人类和大地交替的呼吸。一方面,它的一切——包括它的肌理、颜色,甚至图案——都来源于大地。不是纯粹的棉布是不能来做印花布的,对那种化纤、尼龙的光滑,靛蓝不屑一顾。另一方面,蓝印花布以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而又表达了人的理想意愿和道德的艺术世界。布的纹样图案多取材于由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如“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姑娘出嫁时,母亲要给她准备好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其意是教育女儿嫁到男家后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道德的美和这种蓝色的美合为一体了。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这种美,是一种淳朴的没有一丝媚俗的美。虽然,她一开始就是完全的一娄布衣,但当我们厌倦了绵罗绸缎的浮躁,看透了大红大紫的虚荣,蓦然回首,也许我们就能够读懂她那种以缄静的方式悄然绽放在天人合一中不变的高贵;这种美,是一种完会出于自然的美。因为是全手工印染,那些防染剂刮在底布上,在浸染的过程中,其边缘总会留下染料渗透的痕迹,这就使印花和底色浑然一体。又因为防染浆刮在底布上,干后不免会有裂纹,这样蓝色的染料就会从裂纹中渗透,就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神韵——冰裂纹。这些冰裂纹是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纹理,其形状、大小、长短从来就没有过重复。有粗如泼墨,有细如游丝,有如突与其来的闪电,有如千年古树的年轮。。。。。完全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种出其不意的美丽。这种美丽,当是蓝印花布的艺术灵魂了。 记忆中,故乡的老街上,是有很多染房的,染房后面都有一个草坪,那是用来晒布的。一幅幅染好的蓝印花布高高地挂在那里,布上的印花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有风时,她就会轻轻地摆动,有时还发出啪啪的声响,布上的印花龙凤就好像就要飞舞起来。草坪一角,是刮浆的地方,染好的花布被绷得很紧,老人在那刮着白色的防染浆,防染浆晒干后,就星星点点地在老人的刮刀下跳跃;待刮去一层,花就清晰一分,渐渐地,一整幅花布就显得清晰明亮、光彩耀眼了。老人的眼晴始终盯着刮刀,眼神里尽是专注、期待和小心。那眼神好像是在年轻时洞房中一层层脱去新娘的衣裳。那情景,真的会让人振撼。 因为记忆中这片蓝色的美丽,最近又专门回了一次家乡。把远在深圳的李平、谢霞、赵妮等几位朋友和邵阳县分管文化的副县长李军也一起请了去。自始至终热情地陪着我们的还有镇党委谢书记。从镇政府出来,我们一起穿过繁华的集市来到了老街,在我心中萦绕了四十多年的染房便呈现在眼前了。染房明显地老了很多,但一人多高的染缸里还留有着千年不死的“染缸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挂在那里,使这个场地显得更加古朴而高雅。染房后面晒布的草坪还是四十多年前那样的青葱,只是高高的晒布架没有了,也看不见龙飞凤舞,刮浆的老伯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我们心里不免有了些淡淡的惆怅。谢书记把街上仅有的几个从事过这个行业的老人都请了来,太阳把我们的影子长长地印染在草地上,这让人想起当年挂在这里的印花布的影子,一时大家都缄默了。秋平君是我儿时的朋友,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他是代表他父亲来的,他父亲朱老前辈应说是这条古街上蓝印花布工艺的权威。因此秋平君对此也可说是深韵其味。他滔滔不绝地跟我们介绍着蓝印花布的历史,以及政府下一步将如何对这一项目进行开发——尽管这些历史我早就知道,关于开发的蓝图我也略有所知,但从他这里再次听来,我内心深处又燃起了几分自豪,又增加了几分亲切。李军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领导干部,他不是本地人,但从他的言谈中,看得出他对他的工作和他工作的这方水土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给我们介绍了蓝色印花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情况和县里加大对它的保护开发的一些措施,热情地邀请深圳来的朋友来这里投资开发这一项目。从他的眼神里,我们看出了他的诚恳、急切、坚定和信心,看出了他企图让我们相信而事实上我们也能够相信的一种情形,那就是蓝印花布的美丽还会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飞扬起舞。 的确,大凡能表现人类共性的文化,她总会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她绝对不只是属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蓝色的印花布,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就会有这样的生命力。她根植于高霞山脚下的那一方热土,它美丽的灵魂却长着翅膀。 她的美丽,将会是人类的美丽。(作者系邵阳市旅游局党组书记)
| | |
[返回] |
|